曹妃甸报:苦练“内功”谋发展,国投曹妃甸港提质增效工作纪实
2016-04-26
2月2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动员会。
3月9日,国投集团召开提质增效动员会。
3月14日,国投曹妃甸港召开落实提质增效各项工作专题会议,细化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提质增效工作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国投曹妃甸港副总经理徐新建说:“每个港口企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念好念坏全靠企业自身。”
早在去年,国投曹妃甸港就深刻意识到企业发展的强劲阻力,并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先行一步——从设备物资管理,到维修成本控制、节能降耗、效率提升、安全管理,系统谋划,多措并举,逐一落实。
提的是质量,增的是效率,练的是内功,目的则是谋求“逆流而上”的发展。
出奇招:开创运营管理新模式
这并非异想天开——“不占用资金,却有足够的物资可用。”
在国投曹妃甸港,尽管储备着相当数量的备品备件,但自今年起,这些备品备件的库存资金占用量却大大减少。
这得益于国投曹妃甸港创造性实施的物资寄售模式。
物资寄售模式是根据物资采购、消耗规律分析,针对周期性消耗大宗物资的一套物资供应模式,其运行方式为:供货商将物资备件提前寄存在用货单位,用货单位使用后按数量即行付款。这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物资来源从单一的实物储备拓展为实物储备和寄售协议储备互为补充。稳定的价格、及时的供应,在节约采购申请、下达订单、仓储、配送等环节大量的等待成本的同时,解决了生产部门多头申请,重复零星采购,库存资金占用大的问题。
几年来,随着物资储备数量的增加,资金占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库存、缓解资金占用,国投曹妃甸港开拓创新,针对输送带年度需求量大的情况,以输送带为试点,本着公开、公正、互惠的原则,在物资部率先探索实行物资寄售模式。物资部经过与招标入围企业一次次的谈判,在确保供需双方利益的前提下达成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并在今年初正式启动——启动后的今年第一季度,物资寄售模式为国投曹妃甸港暂时性解放资金107万元。
“百舸争流千帆竞。”与物资部开辟“物资寄售”的新模式相呼应,其他部门也八仙过海、奇招迭出,在提质增效的攻坚战中吹响号角。
装船部推行的生产简报制度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
2016年3月,装船部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出生产简报制度。装船部经理马小刚说:“生产简报制度既是一种统计,又是一种考核,它旨在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流程跟踪记录,从记录中体现出装船部生产环节各项问题,形成管理的基础数据,并通过对每名人员、每个故障、每台设备的统计进行详细分析,制定整改提高措施,最后举一反三,及时发现自身短板,以便对症下药,更好提升作业水平,实现精准化管理,从而大大提升装船效率。”
生产简报对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作出详细的记录,比如:生产简报对每艘船、每个班都进行详细的记录,保障正常效率,提高特殊作业效率;对装船进行移舱时间记录,促进装船司机快速安全移舱,节约移舱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对装船指导员记录结船时间、计算水尺时间,从中看出指导员的计算及结船方式的优劣,通过长期的统计与岗位考核相结合。
装船部还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每个月将各岗位人员生产效率进行排名比较、公示,并将每个人的生产量与生产效率分别与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每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通过评比选出各岗位前三名,对其他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形成较系统的“先进操作法”,使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谋突破:以技术创新换取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始终是贯穿在企业发展中的主线,更是困难时期寻求突破的关键点。
“精细化配煤”,是装船部在提质增效工作中的一把“亮剑”。
配煤工作一直是装船部的一项核心工作,配煤的效果和效率,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更关系到企业在客户中的形象。
装船部通过取料机皮带秤系统角度补偿装置升级改造、皮带秤系统流量控制程序优化改造、以及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配煤实时数据的传输与共享,实时提醒取料机司机根据配煤比例,对取料作业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进行主观调整三个部分,(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对皮带秤计量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改造,保证了参与配煤作业的取料机在作业过程中尽量实现同时启动、同时停止,最大限度降低流程空运转时间和额外补仓次数,进而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公司下达的配煤作业任务。此外,修订完善皮带秤管理办法,改变以往校称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皮带秤精准度,还节约了大量成本。
技术和管理的完美结合,不仅使取料配煤的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满足了客户对公司服务质量的要求。
“这样一整套的优化升级改造措施,不仅依靠创新意识,还要有多年的配煤经验,是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马小刚说:“现在,我们的配煤技术已经创出了品牌效应,周边港口公司还特地来学习配煤方法。”
设备部有着对全公司设备采购、管理和维修的重要职责,在技术创新上同样有着自身的过人之处——
为了保持船舶平衡、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每一艘到港船舶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压舱水。而被排放出来的压舱水一直是港口企业所忽视的内容。
设备部经理常高说:“过去的压舱水直接被排放到了大海中,既影响港口水质,又浪费水资源”
设备部的技术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通过刻苦研究,制作出了压舱水回收装置,根据季节变化和到港船舶情况,尽可能多地进行压舱水的回收,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节约再利用,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成本。并且该装置还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
抓细节:节约一点一滴,规范一丝一毫
细节决定成败!
“节约从我做起。”这是国投曹妃甸港每一名员工都已形成的认识。
从提质增效工作的一开始部署,“全员参与”这四个字就已经印在了公司领导班子的心中:提高员工“提质增效、节能降本”的思想认识;让部门领导、技术员、安全员等走上讲台,为每名员工讲管理理念、授技术原理、算节能账,加强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构建网络平台,让每名员工随时随地发现问题、提出想法……
“只有每一名员工都具备了节约的意识,提质增效工作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徐新建说。
一说起细节,就离不开衣食住行,也就离不开综合办公室的工作。
综合办主任于广辉介绍说:“在保证办公楼、宿舍、道路等正常照明的前提下,对一些照明系统进行合理的拆除或关闭,安排物业、安保人员进行检查,并且号召广大员工随手关灯。”
综合办还积极推进将雨污水管网疏通、空调维修、房屋粉刷、港区划线、垃圾清运、送餐服务、绿植养护等项目由“委外”变为“委内”,在确保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的前提下,一年节省约270万元。此外,还对后辅区涉及的办公及生活用品、水电油等消耗情况开展内外对标,认真梳理摸底公司、部门、岗位日常消耗情况;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统筹通勤车、商务车及皮卡车的使用,最大程度降低车辆养护运行成本;加强后辅区维修管理,详细记录水电等费用情况,力争“多节约一滴水,少使用一度电”……
卸车部以“向管理要效益”为指导思想,不断提升部门精细化水平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加强制度流程化、标准化建设,增强现场监管力度,提升各岗位员工执行力,部门领导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计入量化考核中,配合上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得公司与部门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确保部门全年不出现安全、质量、机损等事故;依托移动互联网QQ群,建立“全员创新平台”,每名员工随时可提出意见和建议,部门组织攻关小组,审核、改进、推广……以问题为导向,节省每一度电的背后是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徐新建说:“作为央企(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成员企业,国投曹妃甸港始终秉承着‘为社会、为股东、为员工’的‘三为’理念,在肩负着巨大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提质增效的工作提升企业的管理和效益。”